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,该校刘波教授、南方科技大学徐强教授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,首次用二氧化碳作为客体分子模拟二氧化碳水合物结构,使用廉价的硫酸胍与二氧化碳共结晶形成稳定的包合物,实现了环境温度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可逆的捕获与释放。这有望成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,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《细胞报告物质科学》上。(科技日报)
标签:
全球观焦点:新方法实现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捕获与释放
顾客海底捞吃河豚中毒索赔2000元!海底捞、市监局回应:切记一点
纳米载体可缓解 农药对靶标作物的负作用
新化学“积木”快速自组3D分子“战车”
交通部门护航务工人员平安返岗复工
青少年足球联赛纳入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
英国加大国防领域太空发展投入
美与中东多国海上联演剑指伊朗
《犬之力》领跑第94届奥斯卡奖提名
体育时评:从苏翊鸣到谷爱凌,这就是中国青年!
焦点访谈:总书记的牵挂 老社区的新年景